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宗教之窗 > 宗教知识
 
震撼人心的祈愿法会及宗教节庆

日期:2013-03-01 浏览次数: 字号:[ ]

    藏传佛教同佛教的其他流派一样,具有自己固定的、传统的宗教节庆。

  藏传佛教各寺院的宗教节庆,是宗教法事活动的一种。为了形象地传播佛教教义、吸引教民,藏传佛教创立了一些大规模的宗教活动集会,以讲经说法、艺术表演、作品展览等形象化的形式,宏扬佛法,增加宗教的向心力。

  在弥漫着藏传佛教气氛的雪域,每年都举行许多法会和盛大的宗教节庆、但藏传佛教内部各教派的法会和宗教纪念日,却不尽相同。

  在萨迦派的寺院中,一年中大致有如下法会、节庆(以德格更庆寺为例,根据李安宅先生《萨嘉派喇嘛教》):

  元旦跳神(法舞)。主角为二金刚撅,配角为七眷属。元月二十八、二十九日两日跳神,主角为二金刚橛,配角为四十八眷属。

  阴历二月十八日,举行古尔护法跳神。“古尔”是藏族神话中的人物。古尔有父兄,当父亲死时,古尔恐其兄夺位。乃割下兄头,移置于他的颈上,并发誓说;“古尔不老,此头不可移动。”因他自作密宗加持,果然长生不老。二月十八作此护法跳神。其目的是以志不老。

  三月十五日,佛示寂纪念日,跳神修时轮法。

  七月一日,表演佛??释迦牟尼之前生事迹。

  九月十四日,萨勤示寂纪念日,法会七日,并有僧人作法跳神两日,驱遣障碍。

  九月二十八、二十九两日,依萨迦派仪轨作古尔护法跳神,配角为眷属四十五名。

  十一月冬至节,为怖畏金刚跳神,配眷属十名。意义为祈请怖畏金刚降服欲吞服太阳(光明和生命)的死神阎王。

  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后一月,在这个月作法九日,供养六十怙主。

  十二月二十八日,贺新年。并再次表演怖畏金刚跳神,配眷属十五名,同时于早、晚鸣枪。

  以上为萨迦派专院法会、节庆活动略况。

  其他教派如宁玛派、噶举派等,均有自己传统的法会和节庆活动……

  至于格鲁派(黄教)的法会和宗教节庆,因其信徒众多而在规模、内容、气氛上都胜过其他教派。

  格鲁派寺院最重要的法会和节庆有:正月“默朗木”祈愿法会(传大召)、二月默朗本小会(传小召)、十月二十五宗喀巴圆寂忌辰、十二月布达拉宫跳神法舞会等。

  除上述一些法会、节庆外,藏传佛教格鲁派还为纪念释迹牟尼降生、成道、圆寂而设立了纪念日,有历世达赖喇嘛圆寂纪念日以及禳灾、辩经、跳神等多种法会和纪念日。此外,因格鲁派各寺院在形成初创时的政治背景、发展历史不同,因而各守传统的宗教法会和节庆也有些差异。

  比如,甘丹寺就有为纪念甘丹寺第一任“甘丹赤巴”——宗喀巴的两名著名弟子降央却吉和仙钦却吉圆寂的燃灯节。此纪念日分别在藏历十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系宗喀巴圆寂纪念日的前一日和后一日。据说当宗喀巴圆寂之前夕,其弟子降央却吉适逢被明朝王室迎往京都,为追荐朱元璋之妻马皇后诵经。这天降央却吉忽梦见宗喀巴的衣帽悬立,衣冠内未见容颜,心知有异,遂警悸而卒。甘丹寺僧众追怀其功绩,故于宗喀巴圆寂日之前一日燃灯纪念他。实际上燃灯节在许多黄教寺院联为三天。白日各经堂、佛殿全部开放,换置新供物。到了晚上,法号悠悠,全寺经堂、佛殿、活佛住所、僧舍等建筑物上酥油灯点点。在夜空里,静穆而灿烂,诚属奇观。

  再如哲蚌寺,有著名的哲蚌雪顿节、龙崩节。雪顿节因在后来衍化为演出藏戏歌舞节目的僧俗共娱的民间传统节日,雪顿节的情况将在下一章《民间的宗教节日》中介绍。龙崩节则是纯粹的宗教节日。“崩”藏语是塔的意思,灵塔被称作“滚崩”,“滚崩”一语的发音弱化后,就变成了“龙崩”。因第三世和第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都建在哲蚌寺大经堂内,龙崩节期间允许朝拜灵塔。因而每年龙崩节——藏历七月八日,拉萨市内的群众和哲蚌寺附近的群众纷纷前往举行朝拜活动。追悼达赖三世、四世。

  著名的黄教寺院青海塔尔寺,每年有五大观经之说。即农历正月、五月、六月、九月等法会。每逢观经大会期间,塔尔寺周围的百姓中已呈现出异常繁忙的景象。教民穿新制皮袄,足蹬皮靴,头戴皮帽,胸前佩带宝壶,腰挎长刀,或骑马或步行纷纷向寺院聚集,呈现出一片盛境。正式会日,各大经堂、佛殿全部开放,任教民参拜。尤其是正月十五日的塔尔寺灯会,更是举世著名的极大盛会。塔尔寺酥油花灯的塑造,堪称世间绝技。每年在会期之前二个月就开始准备。到了会期那天夜幕降临,灯会在悠扬而神秘的法乐声中开始了。那些用酥油塑造的五彩缤纷的花草人物围绕着酥油佛像栩栩展开。每组酥油花周围都以极美丽的绸缎座围着,像前数百盏光明的酥油灯置于几案之上,案上还有些神妙的酥油花一层层排列着。灯会期间,铁棒喇嘛手执械器,维持秩序。当执行灯会的祭祀时,由铁棒喇嘛负责开道,寺院活佛高僧手执祭物相随,其中一名高僧手执宝瓶,两旁有手持火把的喇嘛护卫,跟随其后的,是宗喀巴的化身。在酥油灯下,他的黄缎袈裟闪着灿烂光彩。他一手执玉圭,一手执念珠,庄重缓缓地步行至酥油佛像前,率众喇嘛高僧行跪拜礼和其他仪典。活佛高僧瞻礼后退下。此时,数千喇嘛和香客高声呐喊,声震山谷,热烈气氛达到高潮。四面八方前来朝拜者列队观看酥油佛和供品,顶礼瞻拜、狂欢通宵达旦……

  另外,塔尔寺正月举行的每三年一小送、六年一大送的“送阿夷舟嘛大会”(即送瘟疫大会)也很别致、此种法会用费较多,尤其是大送。在每逢大送会期来临之前两月。寺院就预先用油面塑一瘟疫大像,并另做一顶四阔八丈、高二丈余以绸缎包围的大轿。将阿夷丹嘛像供于其中,轿四周绸缎的层隙间夹着金银、火炮之类的物件。同时在某处寻找一名乞丐,充作阿夷丹嘛的“娘家人”。在会期到来之前的这段日子里,喇嘛们对“娘家人”非常优待,每日供奉酒肉和各种上等食品,并为他准备二只骆驼、二、三匹马、十余只瘦鸡、数十石青棵(发霉)作为礼物,同时备二十辆马车,备为运此物之用。以上这些东西准备好后,喇嘛们便开始诵经,起码要诵经月余,直到会期送瘟神那日,喇嘛们心诚意洁地诵经虔送,把备好的数石青棵等礼物以二十辆马车由数名喇嘛护送至河水中去。此时的”娘家人”在临离去时权力非常之大,开口索要之物喇嘛们必依他,以此讨取吉利。但喇嘛们恐其随口乱要,许多时候是在临送他之前已供敬得他酒足饭饱,临送时刻已醺醺大醉不醒人事,这时他便马马虎虎地索要,喇嘛们送给他些绸缎银钱,给他穿上长袍大褂、头戴一顶大帽,耀武扬威,伊然皇帝一般。于是所谓瘟疫的“娘家人”的同伴们便用马匹等驮上这些绸缎银钱、携着乞丐浩荡而去。这时,喇嘛们便抬着那个准备好的大轿(内坐阿夷丹嘛的塑像)按寺院降神喇嘛事先卜算的地点出发而去,在那里盘坐诵经,同时将轿子用火点燃。火势熊熊,光线万丈,夹以喇嘛的诵经、间或地鼓掌、观众的呐喊……送瘟疫的仪典就在这种气氛中完成了。但按习俗,扮演过瘟神娘家人角色的乞丐,三年之内不准入寺……

  而在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甘肃拉卜楞寺,不但具有黄教寺院共同的法会、节庆以及本寺特有的法会、节庆,而且在法会和节庆的程序上,有自己独特、有趣的传统。

  比如正月默朗木祈愿大法会,它除了每日有六次僧众集会外,正月初八还有“放生节”(这项活动在寺主大活佛嘉木样的图丹颇章院内举行)。开始时由“议仓”官员宣布寺院内大小官员及属寺、部落头人的职权范围,而后由嘉木样呼图克图、襄佐、囊住三人,各持自己的钥匙共将“拉章”终年密封珍藏的古董珍宝及金银库启开,供人们参观。随后由僧众诵《招财经》,并伴有简单舞蹈。接着为事先准备好的马、牛、羊洒上净水,再在它们的耳朵上系上彩色绸带或布条放走,叫作“放生”。凡是被放生的马、牛、羊均被视为神马、神牛、神羊。任何人不得猎取;正月十三有晒佛节,此会在午前进行、由僧众共抬一幅长五、六十米,宽三十三米的巨幅彩绣佛像,展示在河南蒙旗亲王府对面山麓“晒佛台”上,僧众即刻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祈祷平安;正月十四日的“恰木钦”,意为跳法舞或大跳。主角为死神的法王及其妃。配角为饰作骨头架子的查事鬼、戴角的鹿、牦牛等使者。大跳以魔鬼人形符被焚而告结束;正月十五酥油灯会;正月十六“转香巴”意为转弥勒,系僧人们抬未来佛以大经堂为起点,在乐队伴奏下绕寺一周。弥勒佛在众佛中属于未来佛,代表未来;自转香巴后,拉卜楞寺的正月默朗本法会于正月十七日结束。此外,除正月默朗木大会外,拉卜楞寺信仰中一年大会还有:

  二月法会 藏语“尼贝措却”,共五天。其中,二月五日为该寺创始人一世嘉木样大师圆寂纪念日,白日诵经,人夜各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屋顶点酥油灯,以示纪念。

  二月初七日“教仇”,也称“赎条”。含意为用钱向恶神赎灾和杀“教仇”,教仇是抽象的,广义地指恶神,更主要指自己心中的不洁净点。这一日,选择一名代表恶魔的人,身穿翻毛羊皮,右侧白、表示善;左侧黑,表示恶。右手执白马尾,左手执黑马尾,头插鸡毛。这个角色受寺主、各囊欠、僧人、民众的雇请。午后队伍由寺主公馆出来,带着寺主的替身像,跟着两个执刀打鬼的人,到大夏河岸,由寺主的替身者投骰,赎价不够则黑马尾动,赎价够则白马尾动,然后毁掉念了三天经的供物,算“教仇”被杀了。这位黑白“怪物”,也逃过河,避山中七日,否则会被虔诚信徒们当作“鬼”而伤害。这本是一种驱魔的法事活动,但在从前,由于历史上的民族压迫与灭佛事件对藏族人民感情的伤害,因而抽象的观念往往不易被把握,而把广义上的“教仇”具体化、人格化。在历史上,有些群众将黑白人比作杀害过塔尔寺高僧的年羹尧(清代镇守西北的将领),高呼口号,也有人将“教仇”具体化为灭佛者朗达玛。这种情绪,后来被禁止,因而逐渐淡漠了。

  二月初八“亮宝”,藏语称“色日昌”。亮宝之日,僧侣数百人,衣帽鲜明,持幢幡宝盖形成各种仪仗。每位僧人各持寺内最珍贵的宝物一件,如犀牛角、象牙、珊瑚、玛瑙、法器等,伴随着由僧人化妆成的狮子、野牛、大象、老虎等,由大经堂出发,绕寺一周,显示藏传佛教可降服一切猛兽、宝物的法力,供人观赏。

  三月十五日时轮全刚法会  此日为释迹牟尼成佛后讲授时轮金刚本源之日,由时轮金刚学院主办。从三月初便开始着手作彩土供,修时轮金刚曼陀罗。准备就绪后选派本学院高僧十余人,身着法衣,手执法铃,冠以五莲帽,舞蹈诵经,以示纪念。

  四月“娘乃节”“娘乃”是“闭斋”之意。照例是在四月十五日举行。据藏文典籍的记载,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投入母胎是这一天,证道成佛也是这一天,最后人涅?还是这一天。这一天对于佛教徒当然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了。所以藏经中又郑重地提及,若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念一遍六宇真言,等于平常做兰万万件善事、念三万万遍真言。正因为如此,佛教的忠实信徒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一积累功德的良机了。

  娘乃节的主要内容是闭斋、转廓拉、念嘛呢。在闭斋的前一日,即四月十四日,参加闭斋的妇女便把发辫梳洗整洁,十四日的清晨,穿戴起最华丽的藏袍、佩戴叮当作响的名贵饰品,先到寺院去转廓拉。转罢归来,便各带食具到村庄的“嘛呢康哇”(公共嘛呢房),参加全村人集资联合举办的聚餐会。为求功德家家都自愿投资参加,毫不吝惜,一般情况下每次聚餐是由村上人家轮流联合负担。全村男女老少都可以去吃。每次的开支,相当的庞大。茶饭式样多而丰富。有蕨麻米饭、酥油、糌粑、白糖、酸奶、奶茶等。每人一份,吃不完的可以带走。这一顿饭,都吃得很饱,因为到了真正闭斋之日??十五这一天,水与食物不许人口,并且不说话,只能转廓拉、念嘛呢,直到十六日黎明。

  十五日的清晨,所有临近寺院的蒙藏同胞法不多是全体出动,绕寺院转廓拉。妇女们多半是身着丽服,头戴白羔羊皮帽、狐皮帽、蒙式拖缨帽或礼帽,发辫上饰以贵熟品,或单独徐步缓行臧全家“起出动。或输行动用列成行;并用清脆的歌喉、幽扬的声调;时断时续地唱六字真言。绕寺一周之后,有的直接回家。有的在寺院附近稍事休息,到了中午,又要去寺院再转一圈廓拉。最后集中在寺东北隅的白塔周围,分队绕塔而唱,直到夕阳西下,才散去。“娘乃节”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也有一次,但规模较小,其他一切相同。

  七月“说法会”藏语“柔扎”。会期在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止,共十七天。正式大会为七月初七或初九。法会的主要内容是;举行佛学哲学辩论和举行“米拉日巴劝法”表演。会场亦在大经堂前空场。参加辩论者,前一天要往各个经堂、佛殿的佛前献花,并在大经堂向僧众散花,花瓣如雨,蔚为壮观。七月初八举行“米拉日巴劝法会”。那天清晨,在大经堂背后献(晒)佛,同时到冬季讲经台上陈列寺主嘉木样大师及大活佛的衣服、法器等,供信徒们触额祈福。中午时分,嘉木样大师和四大色赤、八大堪布以及各位活佛登上前殿二楼的前廊,观看米拉日巴劝善说法的故事表演。僧俗观众均坐于广场,内层为僧人,外层为群众。此剧在上演之前,必须先向嘉木样大师和寺院僧官预演,得到认可后方可在法会之日正式演出。

  九月二十九日禳灾法会在嘉木样公馆内举行,主办者为喜金刚学院。午刻,在东廊下置三尖供(藏语“多尔玛”)人在法乐伴奏下,由具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表演者四十余人,戴着护法面具,演出四幕:一为护法载末尔(土地神),配角九位侍从;二为法王明妃,配角十七位侍从;三为北天王(财神),配角九位;四为饰红教僧的“黑帽子”十五位。最后将三尖供送出焚毁,象征有恶必除,至此完场。

  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纪念日燃灯节?纪念过程与其他寺院相仿。在这一天,全寺僧人可以接受布施和斋饭。每任总僧官也是在这一日上任,由寺主嘉木样委任秘书长,宣布委任状,并由新任总憎官向全寺宣布规章和制度。

  拉卜楞寺还特为历世嘉木样圆寂设纪念日。每一纪念日寺院各佛殿均向蒙、藏等民众开放,妇女也可朝拜。

  此外,拉卜楞寺还有一些不允许群众参加的仅限在僧人中举行的法会和节庆,比如:

  时轮学院每年三月六日有“奠基法舞”;三月十四日~二十一日有“时轮自入法会”。

  医药学院每年三月十七日~二十四日举行“药师佛的自入坛城和烧坛法会”;八月九日~十五日、八月二十九日的“丹真金刚自入坛城和烧坛法会”及迥遮施食生镇魔法会;九月十八日~二十四日的“阿(门众)佛自入坛城和烧坛法会”。

  喜金刚学院每年夏至日举行“大施食”;三月份举行虚空瑜伽师佛自入法会;八月份的“金刚手自入法会”;九月份举行“喜金刚咱入法会”。

  续部上学院每年三月十七日~二十四日举行“集密自人法会”;五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的“满足护法心愿法会”;六月三日~五日的“开光仪轨”;八月十七至二十四日的“大自在自入法会、九月十七日~二十四日举行“怖畏九首金刚自人法会”。

  续部下院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二十四日举行“大自在自人法会”;六月四日~六日的“开光仪轨”;九月十人~二十四日的“集密自人法会”;九月二十八日开始共五天的“怖畏九首金刚自入法会”;每学知还举行“施食迥遮法会”一次。

   ……

  藏传佛教的这些内容丰富、数量可观的法会和宗教节庆,从本质上讲,不外乎是以仪式和象征的表演形式,对僧侣、教民进行宗教思想和教义的灌输、传播。喻教理、教义于盛大、形象的法事、表演之中,从而使佛教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可以说,藏传佛教众多的法会、节庆,是藏传佛教这一佛教流派能够世代弘扬、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藏传佛教的宗教节庆因群众观光、瞻礼的缘故,事实上已成为将宗教教义通俗化、具体化、僧俗共同欣赏、调剂以及贸易、交流的良好机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 绍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