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藏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由祭祀仪式衍化而成的节日。在远古时代,当藏族社会由采集、捕猎阶段进入到农牧业经济后、人的力量已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人们开始由对动物等的图腾崇拜,转到对人类自己身上。部落祖先中那些最强悍的英雄,逐渐被人们奉为可驱逐一切“魔鬼”、灾祸、主宰人生死的“保护神”。藏族先民信奉的“保护神”,主要是“赞神、“敌神”(战神)、“阳神”(男神)等等。在藏区晋通保留的插箭节仪式,实际上就祭祀是、祈求“保护神”保护的仪式。
某一部落、地域、村庄的“保护神”,均设在这一地域最高的山巅或扼守交通要冲的山垭隘口上。人们以五彩的箭垛作为供奉的象征,每年为这些“保护神”举行供奉仪式??插换新的彩箭,于是就有了“插箭节”的名称。
插话节没有固定的日期,由部落按宗教方式择定。插箭之日,清晨,每户派出壮年男子(没有壮年男子的,少年亦可)椅马聚到山头的箭垛前。煨(火桑)是整个仪式的前奏曲。人们将从家中带来的香柏枝、糌粑、牛奶、干鲜果品、茶叶等添入燃起的(火桑)火上,围绕煨(火桑)台自左向右转三圈,高呼保护神的名宇,借升腾的烟雾将各户对神的敬意、虔诚传达出去……当海螺声响起时,人们便向保护神行叩拜礼,并将印有战马的纸符抛向天空。顿时间山野中纸符漫天飘舞,形成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
这时插箭节的仪式便正式开始了,威武的男子们骑着骏马、手中高擎各家早已准备好的彩箭,自左向右绕箭垛三周,箭翎是用柏枝削尖,绑以羽翅、羊毛结,并以水彩绘以云景等图案,箭上挂彩色绫缎。活佛、寺院、头人的彩箭,高大气派,彩绘扎制得也十分讲究。其他农、牧民家庭按各自的经济能力制作,每户均有一只。箭垛地基,埋以经卷、经文和果品、牛奶等吉祥的供品。前一年的旧箭在插箭仪式举行之前清理掉一部分,插箭节这一天人们将箭翎插进箭垛,新箭簇拥着旧箭。蔚然矗立于山巅,象征着战神的威严,象征着一个部落不可欺凌、不可战胜。
插箭之后,人们的激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仪式之后,威武的勇士们仍高呼保护神的名宇,并绕箭垛而行,鸣枪,高亢的呐喊声响彻山谷。……插箭仪式结束后,有些人回到了村寨,有些人却留下来埋宝祈祷,为亲人、为家庭发出各种誓言的祝愿。